針對煤礦用液壓支架設備大修的具體要求:
解體前清洗:
支架在解體前,必須使用專用清洗設備或高壓水槍進行全面清洗,去除表面的煤渣、積垢、油污等雜物,確保清洗徹底,無死角。
解體與專用工具:
解體過程應使用專用工具,遵循既定的拆卸順序,逐步拆卸液壓支架的各個部件和組件。
記錄拆解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,保留相關的拆卸順序和技術資料。
防腐蝕防銹處理與噴漆:
支架總裝前,需對所有結構件進行防腐蝕防銹處理,確保處理達標ST2。
防銹處理后,進行噴漆防腐蝕處理。各構件表層先涂防銹處理底漆,千斤頂涂為紅色,其它部分涂為白色,以便于識別和區分。
整型要求:
對頂梁、掩護梁、護幫板、底座、側護板等變形部位進行整型。
整型后的構件,在任一規格上的大磨損不能超出1‰,平面上出現的凹痕總面積不超過1cm2,深度不超過2mm;凸出來總面積不大于1cm2,高度不大于1mm。
主體結構件整型與抗壓強度檢定:
對主體結構件進行整型,特別是受力較大的筋板、耳板等部件。
整型后,應制定可靠的修補加工工藝,并進行抗壓強度檢定,確保修復后的部件符合設計要求。
側護板整型與垂直度要求:
側護板整型后,側邊與上平面的垂直度不能大于3%。
側護板應伸縮靈敏,鎖定活動側護板后,側護板與頂梁總體寬度應低于設計總寬上限。
支架推移桿與滑道處理:
支架推移桿出現毀壞、形變時,應拆換新件。
滑道應全部拆換處理,推移框架兩邊結合處修護后,不可減少總體抗壓強度。
導向座有受損時,應整體性拆換導向座。
大立柱管路要求:
大立柱所用到管路長短適度,不可彎折過大,以確保液壓系統的正常運行。
底座與安全使用:
底座用作打單體調架安全使用,具體位置參考已更新改造支架的具體規定。
千斤頂與液壓密封件處理:
支架全部千斤頂均須開啟對液壓密封件進行拆換。
需要對全部光柱做好電鍍工藝處理,活塞桿如有麻點、生銹須對其做好鍍鉻處理。
銷軸、千斤頂毀壞、缺料、生銹嚴重達不到安全使用規定的應做好拆換,拆換的零配件材料及機械性能不大于原平面設計圖標淮。
底座推移油缸蓋板與卡槽處理:
底座推移油缸蓋板必須全都補足,以確保油缸的正常運行。
推移油缸卡槽需要加固處理,以提高其穩定性和耐用性。
高壓膠管與閥鎖類拆換:
支架所有高壓膠管、閥鎖類需全都拆換,以確保液壓系統的密封性和穩定性。
各種高壓膠管接頭與原有千斤頂、閥鎖和管均能配套使用,以確保系統的兼容性。
電焊焊接修補要求:
凡經電焊焊接修補的零部件,其對接焊縫應符合標準MT/T 587的要求。
支架整修及修補用料應不大于原支架構造材料,以確保修復后的支架符合設計要求。
活柱、活塞桿修復標準:
對于輕度磕傷、刮傷等符合標準MT/T197-28《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范》規定的活柱、活塞桿,簡單修補后即可應用。
對于不符合上述標準、有影響使用的磕傷、刮傷、銹點、起小泡等缺陷的活柱、活塞桿,要退鍍并重新電鍍。
對于彎折或生銹比較嚴重的活柱、中缸、活塞桿等零部件,可采用車小外圓的辦法修補,大允差≤2mm,并配非標準導向套;若直徑車小2mm后仍不能達標性能需要的,則報廢處理并補制新件。
缸體要求:
缸體不可有裂縫,缸體端部的螺紋、環狀槽或其它聯接位置必須完整無損。
管接頭不可形變,其它配合尺寸還應確保滿足交換拼裝規定。
閥的動作要求與支架總裝:
各種閥在額定工作壓力下應動作靈敏、位置精確,不能有卡阻狀況。
修補后的閥必需能當場裝配對接適合,保證當場一切正常使用。
支架總裝后,動作應靈敏且無憋卡現象。
驗收標準:
支架整架修復后,必須達到《煤礦機電設備檢修技術規范》規定標準。
進行全面的驗收工作,確保液壓支架達到安全和性能要求。
煤礦用液壓支架設備大修的具體要求涵蓋了清洗、解體、整型、防銹處理、噴漆、千斤頂與液壓密封件處理、高壓膠管與閥鎖類拆換、電焊焊接修補、活柱與活塞桿修復、缸體要求以及驗收標準等多個方面。這些要求旨在確保修復后的支架符合設計要求,能夠安全可靠地運行于煤礦生產中。